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  
产业规模化催动万亿级市场 虚拟现实产业迎来战略窗口期
作者:佚名  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  点击数  更新时间:2022/11/26 3:57:14  文章录入:admin  责任编辑:admin

  发展的五年行动计划,明确了将在多领域开启应用试点。工业和信息化部随即也正式批复在南昌组建国家

  而就在11月12日,2022世界VR产业大会也于江西南昌召开。业内分析,目前虚拟现实产业已在政策、技术、市场的多重推动下进入到战略窗口期,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对实体经济赋能作用的逐渐释放,2025年有望带动万亿级规模的庞大市场。

  近年来,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加速发展,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。尤其在2021年,全球虚拟现实头显出货量快速增长,首次突破年出货量一千万台的重要拐点。

  IDC 最新发布的《全球增强与虚拟现实支出指南》显示,2021年全球AR/VR总投资规模接近146.7亿美元,并有望在2026年增至747.3亿美元,复合增长率将达38.5%。其中,中国市场复合增长率预计达43.8%,增速位列全球第一。

  早在11月初印发的《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(2022—2026年)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计划》)就已明确指出,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战略窗口期已然形成,目标到2026年,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超过3500亿元,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,同时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。

  需要注意的是,《行动计划》中的“虚拟现实”,并不单指狭义的VR,还包含增强现实AR、混合现实MR。

  “虚拟现实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大成者,为社会各行各业的赋能作用逐步凸显,产业发展正迈入新一轮的爆发期。我们要把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机遇期抓住,塑造发展的新动能,构筑竞争的新优势,推动虚拟现实产业高质量发展。” 工信部党组成员、副部长王江平在会上表示,国内VR/AR终端销量近年来实现高速增长,虚拟现实领域投融资信心和活跃度正进入一轮新高潮。2021年我国VR投融资规模涨幅超过了100%。据不完全统计,我国虚拟现实相关企业已经超过1万家。

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小燕在会上指出,《行动计划》明确了一个共识,即虚拟现实技术和产品加速迭代,进入产业规模化落地阶段;延续了二条主线,即持续丰富虚拟现实产品和内容供给,以及产业链补链强链;明确三个发力点,一是深化虚拟现实在各行业的融合应用,二是明确了产业推进的若干工作抓手,三是在地方布局若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虚拟现实产业集群。

  在人才培育方面,人社部与工信部也在去年联合颁布了《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》为虚拟现实人员培养提供了评价标准,相关大赛、技能培训和考核已陆续开展,促成人员选聘以及职业发展的规范化。

  据会上发布的《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(2022年)》预测,2025年国内虚拟现实产业的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。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对实体经济赋能作用的逐渐释放,2025年有望带动万亿级规模的庞大市场。

  “VR技术应用逐步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,而不再是电影电视剧中的科幻场景。”中国联通党组书记、董事长刘烈宏表示,随着VR硬件基本解决,佩戴、眩晕、传输延迟三大共性问题得到解决,影视、游戏、社交、直播等VR内容的制作产业逐渐成熟,VR产业在硬件、软件、内容应用等各环节都日益成熟完善。

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、虚拟现实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张立指出,虚拟现实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最大集大成者,为元宇宙提供终端入口与感知交互功能,已呈现出拉动新型消费的潜力。在大众消费领域,2022年全球VR全景相机市场规模约为42亿元。行业应用领域,2022年全球汽车抬头显示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99亿元。虚拟现实产品的高质量供给,将满足消费升级需求,释放内需潜力。

  图灵奖获得者约瑟夫·斯发基斯认为,线上平台电子商务是VR的关键应用领域之一。通过模型扫描等技术,VR能够在虚拟的购物平台上给消费者提供试衣间、T台等线下效果,让消费者能够在虚拟现实中试穿衣服,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。

  “未来每个人都有一块随身大屏幕,随时开启新的世界。”华为终端BG首席运营官何刚在大会上发布了将在12月正式开售的华为首款智能观影眼镜VisionGlass,该产品能够呈现120英寸的虚拟巨幕,搭载128平方米的立体声扬声器,能够通过软件连接手机、平板或电脑等移动设备,让“小屏立刻变成影院”。

  除了终端设备在C端的销售之外,虚拟现实技术在工业、医疗、文旅、教育等方面也在不断涌现出典型的应用案例。

  比如,在工业领域,针对生产设计难、成本管理高、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,虚拟现实技术助力工业制造全流程智能化和一体化发展。在医疗健康方面,虚拟现实可解决医疗资源分配紧张、诊疗方式单一等问题,成为传统医学手段的有效补充。在培训方面,虚拟现实推动教学模式由被动接受到自主体验升级,解决传统教学中的记忆难、实践难、理解难问题。

  “VR技术正推动产业元宇宙加速演进。”刘烈宏介绍道,随着VR产业不断成熟,产业元宇宙可以更密切地结合工业、医疗、等现实场景,以影射交互和融合实现物理世界的数字孪生,让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场景重构、流程重建、模式重塑变得更简单、快捷和有效,也将为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。

  不过,张立提醒,目前,我国虚拟现实产品形态功能与行业应用联系不够紧密,产品技术指标与消费者的高质量体验尚有差距。同时,我国虚拟现实领域优质内容匮乏问题仍然存在。仍需要进一步提升虚拟现实软硬件产品的品质,推动高品质、大众化、低门槛虚拟现实内容的同步发展,促成内容、终端互相促进的正向循环产业生态,以创新驱动、进口应用、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。

  目前,虚拟现实已成为地方产业经济布局的焦点。今年以来北京市、上海市、天津市、山东省、江西省等多地纷纷发布相关政策,着力推动虚拟现实产业发展。比如,山东省在今年6月份发布《推动虚拟现实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》提出优化产业发展布局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、支持重大技术创新等13条具体举措。7月份上海市发布的《上海市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》也提出“加快虚拟现实生态布局”。

  与此同时,深圳、南昌、青岛、南京等地已经甚至已经形成初具规模的虚拟现实产业集群,比如北京市的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、青岛市的和达国际虚拟现实产业园产业创新中心、衡水市的VR产业小镇、广州市的影动力VR产业园等。

  王江平在会上强调,工信部未来将鼓励有条件、有基础的地方加大产业支持力度,加快特色化、差异化、集群化的发展。要发挥国家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作用,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。要加快优势企业培育,特别是虚拟现实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、“小巨人”企业,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工信部已在11月7日正式批复组建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。该中心依托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,聚焦制约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,逐步构建覆盖虚拟现实全产业链的产业创新生态,推动我国虚拟现实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  据江西省委副书记、省长叶建春介绍,目前江西省将虚拟现实产业作为发展新经济、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抓手,江西省已经聚集VR全产业链400余家企业,全国VR50强企业已有18家落户江西,4家总部设在南昌。全省VR及相关产业年营业收入已经由18年的42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600亿元,预计2022年将突破800亿元,力争到2025年达到千亿级。

  “未来,江西将从内容制作和终端制造双向发力,充分发挥头部企业带动作用,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赋能,充分发挥赋能对于其他产业的放大、叠加、倍增作用。”叶建春表示,未来江西将加速打造标杆性应用场景,在VR+教育、VR+安全、VR+健康养老、VR+驾校培训等细分领域落地一批可复制、易推广、上规模的示范应用。

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